“开国大将陈赓去世了!”这消息传出时,聂荣臻元帅震惊得难以置信,反复喊道:“不可能!不可能!我绝不相信,这一定是谣言!”
1961年3月16日,开国元帅陈赓因突发心肌梗塞,在上海一家医院病逝,年仅58岁。他成为我军首位因病英年早逝的大将。一代人民英雄的骤然离世,对我军、我党乃至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为沉痛的打击。
当年陈赓奉命前往上海“丁香花园”疗养身体。为了尽快恢复,他每天坚持不懈地锻炼,力求早日康复。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硬汉竟在半夜猝然离世。陈赓大将病逝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957年12月,陈赓结束苏联访问回国。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便是和心爱的儿子亲密嬉戏。不料,两人在大院中追逐时,陈赓突然脸色苍白,“砰”地一声昏倒在地,儿子陈知涯被吓得哭得撕心裂肺。
展开剩余88%大院门卫紧急将陈赓送往北京医院,经诊断患上了心肌梗塞。经过医生三个月的紧张治疗,病情虽有所稳定,但陈赓这个“工作狂”一旦投入工作就忘乎所以,完全忘记了医生嘱托的“早睡早起,工作不超过三小时”的忠告。
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新型武器的研发、测试与制造几乎全部由国防科负责。作为国防部副部长,陈赓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无暇休息。
战友们虽清楚他的身体状况,每天劝他早些休息,但陈赓铁了心要坚持参与新品试车,谁也拦不住他,他更用“官位”压住反对声浪。
试车当天,妻子傅涯同时接到军委打来的电话,请她劝劝陈赓。但倔强的陈赓根本不理会,跳上新车开始测试。测试结束后,他大声向妻子喊道:“傅涯,告诉军委,我陈汉子又活着回来了!”然而喊完这句话后,他脸色依旧惨白,快步走进书房,忙碌的妻子根本没察觉异常。
随后在工作期间,他时常遭遇剧烈心绞痛,每次疼痛发作,他一边坚持工作,一边用手死死按压胸口,甚至将麻粗布衬衫揉破一大片。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时常偷偷换上战友粟裕的衬衫回家掩人耳目。
1960年寒冬,陈赓心肌梗塞再次发作,病情凶猛。他昏迷长达三天,虽死里逃生,但胸部疼痛愈发剧烈。最终,他不得不服从命令,在家安心静养。
不少老战友非常关心这位南方出生的陈赓,知道他难以适应北京的严寒,便通过上海市委邀请他去上海疗养。陈赓收到邀请时犹豫不决,担心放下手头的研发工作,但看着妻子忧虑的神色,他最终决定:“盛情难却,咱们就当回老家看看,过段时间再回来。那些研发,我可放心不下那些小辈们。”
谁料意外却骤然降临。陈赓刚抵达上海不久便猝然去世。那晚,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对陈赓说了什么,成为永远的谜团。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丁香花园”逝世,距离他的58岁生日仅剩一天。这噩耗传回北京,聂荣臻元帅震惊不已,一把撕碎报告,连声否认:“不可能!不可能!我不信!一定是假消息!”
南京军区副司令郭化若听闻后,连夜驾车狂奔至上海。站在“丁香花园”门前,他悲痛哭喊:“陈赓同志,我来晚了,你快睁开眼看看我!”他的悲伤感染了所有来吊唁的人。
次日,陈赓大将的骨灰由专机从上海运抵北京。陈毅元帅亲自到机场迎接灵柩。当时正在广州开会的周恩来听闻噩耗,立即电告中央:“陈赓的追悼会等我回去再举行!”周恩来为何坚持亲自送别这位老战友?
陈赓与周恩来相识于1924年。那时陈赓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两人因缘巧合结识,陈赓尊敬年长五岁的周恩来如师长。一次,陈赓表演“矮子饥不择食”的滑稽吃面,引得周恩来忍俊不禁,觉得陈赓有演戏天赋,邀请他担任“血花剧社”负责人。陈赓风趣幽默的表演赢得全校师生喜爱,声名远扬。
后来,周恩来与邓颖结婚,陈赓担任伴郎,尽管接新娘时出了一些小插曲,但那段意气风发的岁月中,两人师生情谊愈发深厚。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途经草地时,周恩来因不适寒冷发高烧,身后还有追兵紧逼。病情加重,他患上阿米巴肝脓肿,几天无法进食。抬担架的战友陆续病倒,陈赓自告奋勇成为担架队长。
长征路上,陈赓腿部受伤致残,但他仍坚持护送周恩来,冒着严寒和国民党飞机的威胁,寸步不离地守护师长。
长征结束后,周恩来说:“你真是我的福将,长征中救了我一命,留下来当我的‘福气小童子’吧!”陈赓爽快答应,兢兢业业地辅佐周恩来。
1961年3月10日,陈赓还写信邀请周恩来参加他即将到来的58岁生日。仅仅6天后,他却猝然离世。周恩来虽然难以置信,但面对真实的讣告,只得压抑悲痛,电告中央请求将追悼会延期,待他回京亲自送别。
周恩来从妻子傅涯处得知,陈赓本是回上海疗养身体,却因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的一番“好心”举动,反而加重了他的病情,最终导致心肌梗塞突发去世。曾经那么健康的陈赓,怎么会突然引发致命疾病?
年初,军委下发通知,要求所有中将以上高级将领结合多年革命战争经验,撰写详细作战总结,以供后辈学习。组织考虑到陈赓的身体,特意没通知他,但上海警备区不知情,直接将通知传达给了陈赓。
陈赓看到通知后兴奋异常,毕生战斗经验丰富,他早就想认真总结这些年热血沸腾的历程。妻子傅涯却担心他身体吃不消,特意询问主治医生。医生看到陈赓面色红润,觉得有事做能振奋精神,便同意他动笔。
起初,陈赓在妻子面前只是口述,由秘书记录,但觉得少了灵魂,趁妻子上班后,他偷偷亲自执笔写作。
从3月10日起,陈赓沉浸在翻阅资料、回忆往事、埋头写作的忙碌中。虽有些疲惫,但内心充满喜悦,然而这加剧了病情,心肌梗塞的危险随之升级。
3月15日清晨,傅涯离开后,陈赓兴奋地拿出笔记本,准备写总结的最后一章《序言》,并吩咐秘书给聂荣臻打电话:“陈赓大将近一年休养,病情稳定,心电图正常,准备回京工作。”
聂荣臻收到电话感到欣慰,老伙计终于好转了。但这其实是陈赓“谎报病情”,长时间的劳累使他的身体发出了最后警告。
刚写完《序言》,陈赓突感心绞痛发作,脸色惨白,汗珠如豆顺着脖子滑落,随即陷入昏迷。傅涯急忙送医,但已无力回天。1961年3月16日上午8时45分,陈赓结束了他英勇而短暂的一生。
这位开国大将就此陨落,但他永远活在傅涯、周恩来以及亿万人民的心中。陈赓大将,英魂不灭,名垂青史!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