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的角落,
她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展开剩余89%懒人听书李娟作品推荐
在文字里生长的阿勒泰精灵
在新疆阿勒泰的茫茫戈壁与草原之间,一个高中辍学的女孩,跟着母亲在哈萨克牧民间辗转迁徙。她们开过裁缝店,经营过流动杂货铺,住过漏风漏雨的帐篷,在荒野沼泽中为生存挣扎。谁能想到,这个曾因交不起90元阅卷费而辍学的女孩,日后会成为鲁迅文学奖得主、新疆作协副主席?她就是李娟,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奇迹。
PART.01
在文字里生长的阿勒泰精灵
李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在最荒凉处发现美,在最困苦中找到光。她笔下的人物与自然有着神秘的联系。
在《冬牧场》中,她记录了哈萨克老妇人即使在最艰苦的劳作中,也戴着“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让黯淡的生命瞬间充满尊严;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哪怕住在局促的地坑中,也要把女儿获得的“新学年进步奖”奖状端正地贴在醒目位置。
在阿勒泰的荒野上睡觉时,李娟这样描写天空:“那些云,大小相似,形状也几乎一致,都很薄,很淡,满天都是……这样的云,哪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停’在天空的,而是‘吻’在天空的呀!”
李娟的文风朴实却直击心灵。作家王安忆评价:“李娟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作家陈村则感叹:“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
刘亮程道出了李娟文字的价值:“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
李娟的书
PART.02
为何今天我们仍要读李娟?
# 诗 意 般 的 文 字 #
2018年,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22年7月,她当选新疆作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副主席。她的作品持续热销十余年,《阿勒泰的角落》在豆瓣评分高达9.1分。
2024年,根据李娟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在边疆书写生命的作家。有观众感叹:“天地辽阔的阿勒泰,真的让人向往!跳出都市繁华喧嚣,人与自然和谐治愈的北疆牧场生活,治愈了许多观众。”
梁文道曾罕见地激动表达对李娟的喜爱:“她的文字,让我觉得“惊为天人”。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评语去评论她,大家只能自己去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李娟的作品犹如荒漠甘泉。她让我们看到:即使生活充满困难与挑战,我们也能像她一样,在颠簸的生活中闪亮地过。
PART.03
读李娟的书
# 作 家 专 题 #
当我们翻开李娟的书,读到的不仅是阿勒泰的故事,更是一个人如何在生活的戈壁上,用文字种出春天。她的笔就像一把锄头,在平凡的日子里耕耘,种出诗歌、种出温暖、种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爱。
《我的阿勒泰》
扫码听书
“ 李娟的书
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2018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得主李娟“阿勒泰”系列代表作 全新修订版
本书为李娟“阿勒泰”系列代表作。收录了李娟十余年的散文,李娟一家子在阿尔泰山区经营小生意,随着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深入遥远的北疆,与陌生的人事物相逢,从牧民文化与大自然的力量之中,体验到生命的深厚底蕴。困顿艰难的生活,李娟笔下却呈现出明亮细腻,文字背后是对生命为真诚敬重的态度。不仅抵达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和牧人,也走进我们内心深处某个甚少敞开的角落。
《冬牧场》
扫码听书
“ 李娟的书
2010年末,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在漫长的寒冷世界里,李娟详实地记录下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牧民们迁徙、放牧、背雪、绣花毡、整地窝子清理畜圈,隆重豪华地串门拜访……艰辛繁重的劳动是日常也是阔大寂寞生活的乐趣与尊严。这是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动荡艰难的一个季节,随着时光流转与外部世界物质的丰富,这种生活方式行将消失。
所幸李娟的文字真实还原了这个场景——牧人们的冬天和牲畜们的冬天,“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
《阿勒泰的角落》
扫码听书
“ 李娟的书
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扫码听书
“ 李娟的书
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将来,见到他以后,我要对他说:“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发布于:北京市诚利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